與名莊葡萄酒相關的金融產品在法國蓬勃發(fā)展,吸引了不少法國人追捧,大量資金進入市場。盡管這項投資集樂趣、收益于一體,投資者仍需承擔一定的風險。
葡萄酒投資尚未經歷過危機
數月以來,波爾多頂級佳釀的價格基本持平,而與著名干邑掛鉤的基金和金融產品呈上漲趨勢。投資者可謂選擇良多:可遠程管理并提供一條龍服務的酒窖(Cavissima, Patriwine, La Bergère投資公司…)、已經投資了葡萄酒的投資基金(例如Uzès金融公司的Uzès Grands Crus葡萄酒投資)、GFV這樣集體投資購買酒莊的方式,或者其他更偏門的融資產品。
位于盧森堡的專業(yè)投資基金公司 Nobles Crus在不到五年的時間里成功吸收了近1.1億歐元資金,稱得上是這場葡萄酒熱潮的一個縮影。目前,這家公司也是比利時金融分析師 Jean Walravens猛烈抨擊的對象。在仔細研究了該公司所發(fā)布的數據之后,尤其是看到12.5萬歐元的入場費,他毫不猶豫地斷言,該公司10%以上的業(yè)績背后隱藏著一場“欺詐”。據他所言,該公司基本未售出任何葡萄酒,業(yè)績完全依賴于其股票市值,而此價值大可通過某些手段操縱而被故意高估。
酒窖的真實價值難以估量
導致葡萄酒銷售量極低的長期運行模式、德勤的程序審計以及這家公司每月高調發(fā)布資產凈值的“超透明度”是使得 Nobles Crus這家葡萄酒投資公司飽受批評的幾個方面。 對于許多葡萄酒專家而言,該酒窖管理團隊的專業(yè)水平和其酒窖的質量的卓越程度都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更進一步看,精確估計酒窖本身的價值卻是一件難事。
依據位于倫敦的國際葡萄酒交易平臺 Liv-Ex指數,Jean Walravens認為Nobles Crus的價格平均被高估了20%, 但盧森堡的這家基金公司反駁該指標過于”英國化”,同樣它也指責使用法國的 Idealwine的標準也過于”法國化”。但無論如何,這樣的質疑已經讓人們意識到,“謹慎”應該也是葡萄酒投資的原則作為多樣化投資的一部分,葡萄酒投資不應超過總資產的5%。即便近年來一些特別杰出的葡萄酒市價不斷攀升,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葡萄酒都有如此好運。英國有很長的葡萄酒投機歷史,中介欺詐性破產層出不窮,投資者損失高達幾千萬歐元。盡管葡萄酒的形象正面、積極,但作為投資工具,流動性不強,都不用碰香檳就能出現泡沫。
最高心理價格
葡萄酒的價格有時會在達到一個最高心理價格后便停滯不前,這種現象在許多被高估的期酒或是某些年份酒比如2000年中非常顯著。當名莊葡萄酒的可投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時,售價幾百歐元的頂級葡萄酒還保持著良好的投資前景。
然而它們已經不再是葡萄酒,而成了奢侈品,消費群體只面向講究品牌的飲客。European Millésimes 葡萄酒經紀公司的創(chuàng)始人 Régis Paul譴責了一些過于復雜的融資產品以及激增的投資中介。他說道“何必增加額外的風險?最好的操作方式就是完全擁有自己的酒窖,并自主進行買賣?!辈豢煞裾J的是,葡萄酒相關的金融產品通常難以管理,并會導致各種各樣的費用(進入費、管理費、績效費……)。
還是那句老話:投資有風險,入市需謹慎。
編者按:葡萄酒投資者也像很多其他領域的投資者一樣存有一種僥幸心理:自己會在投資投機泡沫破滅前安全撤出。但金融危機和政治危機一樣,最好最專業(yè)的分析師也無法預料違背正態(tài)分布的肥尾(fat tail)現象。同時也因為葡萄酒產品的超級復雜度及其價值鏈的特性,造成其估值和預期比其它金融產品難的多,酒莊和投資者利益也經常南轅北轍。酒莊不總是希望自己的酒越貴越好,高價酒的利潤大部分并不是由酒莊賺去的。入市務必謹慎。